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涌现出大批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,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,一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,加快转型升级,形成新时代的淘宝村、淘宝镇乃至淘宝县。根据《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.0》,截至2013年年底,国内已经发现20个淘宝村。
拥有特色产业基础的淘宝村具有更大的可复制性
从产业基础来看,目前,我国淘宝村主要有两种类型:一类是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、福建省安溪县尚卿乡灶美村等拥有特色产业基础的淘宝村,共13个;一类是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、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北山村等缺乏产业基础,“从无到有”发展起来的淘宝村,共7个。进一步调研发现,与拥有特色产业基础的淘宝村相比,“从无到有”发展起来的淘宝村对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的依赖更为明显。淘宝村的发展,在宏观上受产业电商化的驱使,电商化水平较高的产业(如服装、玩具、小商品、家居等)更容易出现淘宝村;而在微观上受网商创新的驱动。在广大农村,只有在一批勇于创新、乐于分享的电子商务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下,才可能涌现淘宝村。
但是,创新往往是一个随机事件,网商创新成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产业电商化的大势。随着产业电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考虑到农村电商人才的储备与电商发展环境,特色产业基础应当是淘宝村竞争力的重要来源,这些专业村庄向淘宝村转型的概率更高。事实上,那些“从无到有”发展起来的淘宝村最终也会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,以增强网商的竞争力。如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原本没有家具厂,村民们通过网店接到订单后,往往要到邻县找工厂下单。但是随着网销规模不断扩大,村民开始购置电锯、电刨等工具,自己生产家具,当地的家具产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。如今,东风村各种规模的家具工厂已经超过200家,并催生出6家板材加工厂。从长远来看,没有产业基础的淘宝村,随着网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,发展空间将受到压迫。
与专业市场共生的产业集群更能复制淘宝村模式
与一般的地方特色产业相比,产业集群拥有更加细致的分工与更加完整的产业链,从而拥有更强的竞争力。“无中生有”的淘宝村发展特色产业是电商产业集群化的显著特征。随着产业电商化水平的提高,产业集群的商品往往在网购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优势。但是,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复制淘宝村模式。不同类型的产业,其电商化的模式、网络交易的平台也往往大相径庭。目前,我国的淘宝村主要依托淘宝、天猫等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,因此,日用消费品领域的产业集群更容易复制淘宝村模式。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与传统的专业市场相比,通过更有效地汇集市场信息,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,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企业的需求。因此,专业市场发达的产业,其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发展潜力也相对较大。
基于特色产业的专业市场不仅货源丰富,而且价格优势突出,是当地网商竞争力的重要来源。从全国来看,义乌中国小商品城、河北白沟箱包城孕育了全国最大的两个淘宝村——义乌青岩刘村与白沟新城。因为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伴有专业市场,也不是所有的专业市场都有特色产业依托,所以,与专业市场共生的产业集群更能复制淘宝村模式。
淘宝村与专业市场、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
淘宝村与专业市场、产业集群具有高度相似的演化机制,三者都集中在进入门槛比较低、产品类型非常丰富的行业,也都具有产业集聚、集群发展的特点——大量经营同类商品的企业或经营户集中在一起,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,共享信息、技术与基础设施,降低进入成本,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。淘宝村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演化的过程。在起步阶段,主要表现为农村个别电商领头人的创新行为,网商数量相对较少,规模有限。在发展阶段,电商领头人的成功引起周边村民的广泛模仿,网商数量明显增加,规模迅速扩大,并形成一定的知名度。
随着网购市场的不断开拓,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等拥有产业基础的淘宝村持续扩张,带动了周边乡村乃至全镇的电子商务发展。浙江省义乌市、临安市,河北省清河县、白沟新城等县市则在当地特色产业与专业市场的支撑下成为淘宝县,县域电子商务特色鲜明。淘宝村由村向镇乃至县的扩张,与产业集群的扩张如出一辙。在成熟阶段,随着网络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,网商的进入与退出保持相对平衡,淘宝村内部分工持续深化,对各类配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由于淘宝村与专业市场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相似,我国专业市场、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淘宝村关注。农民网商大多模仿有余,创新不足。因此,无论是淘宝村还是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,都容易出现经营主体数量多、规模小、经营模式相似、竞争激烈等特征。在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的情况下,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。因此,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,加快仓储物流等电商配套服务中心建设,成立网商协会,推进网商、供应商、服务商、协会、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集体行动,是淘宝村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。